人人皆可为官

人人皆可为官

桎槛杂文2025-12-04 07:43:02
中国人的为官情结很重,世人皆知。这种情结的石化过程是漫长的,来源于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隋朝开始,中国有了官员培训机构,这是中国文化文明的亮点,起码说明,官不是那么好当的,要有一定的有别于他人的素质;
中国人的为官情结很重,世人皆知。这种情结的石化过程是漫长的,来源于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
隋朝开始,中国有了官员培训机构,这是中国文化文明的亮点,起码说明,官不是那么好当的,要有一定的有别于他人的素质;想当官,当好官,先得培训。但这种学校只对官员子女敞开大门,百姓子女,如狗,不得入内!进步的同时,表明这种稀有的社会资源被垄断。从唐朝始,为官之路伸向民间,人人皆可为官成为可能。富家子弟也好,打柴放牛的寒门孩子也罢,只要你十年寒窗用功能学,皆有可能体验“一日看过长安花"的春风得意。“学而优则仕”。这种稀有的社会资源社会大众化制度,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国文明的骄傲和进步。但是教育资源的稀缺,无形中使富家子弟迈向为官之路更为平坦和宽阔。如果说这是受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影响和制约,那么现在的教育资源的分配则是人为的有意倾向,富家子弟比普通百姓更容易从官;城市孩子比农村孩子更容易从政。几千年了,时代应该是进步的,可我们的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从政资源社会化却倒退的!
因孝致仕,表面看来很荒诞,饱受学者讥笑。想想也是,一个人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团结乡里就能为官,做官是不是太容易了?官字内涵是不是太肤浅了?可我不这么认为,抛开历史生产力低下制约因素不论,以孝取仕,可以说官之社会资源更有力地向全社会开放的有一次努力。表明那时中国取官注重德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信仰。一个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团结乡里的人做官可能不能给为官一方带来多大经济利益,起码不会腐败,更不会祸害这一地方。有人说中国的精英在民间,也就说草民里才有真正的社会精英,这其实是一种讽刺。中国的上层社会不缺精英,这些所谓的精英不被认可,是他们的信仰的缺失,或者说是流失。
其实,我们现在依然在以孝取仕,底层干部,尤其是乡镇干部,甚至包括县级官员,基本上是任用当地人,除了考虑行政成本外,很大一部分是希望他们为官时能不愧生他养他的热土,不愧他的父老乡亲,利用他的乡土情结。在古时,如汉代,是利大于弊;放在现在是弊大于利。
中国人的为官情结说来源公平竞争,或者说中国人崇尚公平竞争不为过!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因素。驱动国人想做官的还在于,为官就意味更有力地抢占社会资源,其所谓,“一人得志,鸡犬升天”,还有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中国文化的使然。中国的文化骨子里是儒家思想,想“修身,治家,济国,平天下”,为官是个捷径,唯一的路。说是唯一的路,是一种悲哀,看看眼下报考公务员大军,就能明白我们悲在何处。
想为官并不可耻可悲,人人想为官更是一种文明,是社会的进步。问题是现在人的为官情结已非当初,为官不再是为实现“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而是生存之道,而是为了更多地抢占社会资源,明白一点说,就是想更多地得到社会财富。
为求生存而为官,是我们社会制度的失败;做官象征发财高人一等,是文明的倒退!现在社会对三种人反感情绪很浓,一是官员,一是经商者,还有就是教师。然而却是人人想做官,是不是很纠结?!
人人想做官,不仅仅因为生存;人人想做官不是为了抢占社会资源,不是为了高人一等不是为了鸡犬升天,而是为了精神上的荣耀;人人容易做官的社会才是我们追求的社会。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