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
大家都唱过歌,而且估计有不少人能唱得很好。我在这里将自己关于唱歌的心得与想法说说,以便于大家交流切磋。即使朋友们里有水准很高的歌手,我也不怕贻笑大方。我不会以“声乐概论”(瞎凑词儿)的形式来对唱歌进行
大家都唱过歌,而且估计有不少人能唱得很好。我在这里将自己关于唱歌的心得与想法说说,以便于大家交流切磋。即使朋友们里有水准很高的歌手,我也不怕贻笑大方。我不会以“声乐概论”(瞎凑词儿)的形式来对唱歌进行描述,因为我没有看过只字片语的音乐理论。即使我从表弟那里得到了不少启发,那有只是听他唱过美声歌曲罢了。
干脆我就以唱卡拉OK的情况来说说我对怎样能唱好一支歌的理解。许多不善于唱歌的人在K歌时,最明显的缺点就是:跟不上节奏。往往一句词儿的背景音乐早已经过去,才开始唱词儿,更有甚者背景音乐还没开始,搭配的词儿倒先脱口而出。还有上学时课前一支歌,如果同学们开始唱歌时也将某歌的音乐同步播放,你会发现音乐还没走过去一半儿,同学们早就唱完起立老师好了。不过这样的现象我发现与音乐的普及程度成反比,将会越来越少见的。节奏感的掌握绝对不是边唱边用脚踩着拍子,因为那样会被评委直接从获奖名单里咔嚓掉。不过我相信在迪吧里能跟着摇滚扭屁股的人,是完全可以掌握节奏感的。
第二要说的是主旋律的完全一致表达。这样说也许不太清楚,那么我就用跟它背道而驰的现象来给它作个注解,那就是:跑调儿。哈哈,说到这里相信会让大家产生联想而失笑。在音乐本该急转直下时,有些人非要用他(她)那百折不挠的嗓音插了翅膀般一飞冲天,甚至当时缩头闭眼作自我陶醉状,那旁人的感觉真个是二十五之老鼠百爪挠心呐。抛开纯音乐不谈,大家都知道有唱词儿的歌曲,如果将背景音乐跟唱词儿的调子分开来听,那完全是两回事儿。背景音乐也许只是一小段和弦音(瞎凑词儿)在来回重复,而唱词的调子却早已经百转千回了。我上面说的主旋律,那就是唱词的调子了。
某网友说她五音不全,我想大概就是唱不准调儿,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想要完全唱准调子,那只需要做到两件事:一,大声唱;二,多唱。我注意到有许多人在小声哼哼时可以把一支歌的主旋律完全表达准确,但是当他(她)大声唱出来时,有些地方却有些许走调儿。相反,如果你常常大声唱歌,等练到大声时也可以做到准确表达原创,那么你再小声哼哼不但能做达到准确,甚至可以加入自己的情感。当然,想要做到大声唱歌有一个基础条件:肺活量大。要是没有绵长的气息,那么大声唱歌不到半句就会没气儿了。所以从来不做体育运动的人是唱不好歌的。多唱是指准确熟练地控制嗓子的发音动作跟见多识广。听到的唱法越多通过模仿学习,才可能融会贯通而彻底脱离跑调儿。
第三要就要说说演唱技巧了。在此要先提一下流行音乐。我认为大多数的流行歌曲是不含多少演唱技巧的。能叫许多人将简单的节奏跟旋律表达得朗朗上口不亦乐乎,是除了它抓住了某类人群的共同心理而流行起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至于少数高难度的如《青藏高原》类流行歌曲,那是因为它们抓住了几乎所有人而不仅仅是某类人群的心理。这类歌曲不需要大众能传唱出来,也可以流芳天下。
失去技巧的演唱我们称之为:干吼。听起来似乎完全表达出了主旋律,节奏也跟得上,可就是干吧吧没有一点味道。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这里有一个小心得(较明显较容易掌握的一个小技巧)与大家分享:颤音(瞎凑词儿)。颤音最明显地表现在每支歌的结尾词儿上。歌手们会将它像山谷里的回音一样一波又一波地展现出来。其实如果大家仔细听,几乎每句的结尾词儿都或都或少地带有颤音,甚至还有许多颤音在句子的中间表现。如果大家再仔细看,你会发现舞台上的歌手们在唱出颤音的时候,那喉结(男的是喉结,女的是赘肉)都在有节奏地晃动。呵呵,也就是说,技巧是通过准确熟练地控制嗓子的发音来展现的。通过多唱,每个人都是可以学会所有技巧的。当然“多唱”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与心情去做到的。大肺活量对技巧的表现更加重要。许多拐弯抹角的超长句,没有绵长的气息是不可能唱出味儿的。
最后说说表达个人情感。这里说的情感可不是指电视里那些客串歌手的人眼泪汪汪结结巴巴地唱歌(比如《食神》里周星驰在少林寺的一间禅房里在蜡烛的包围中哭唱)。如果某专业歌手在没有提前营造气氛的情况下一上台就那样唱,那会被板砖鸡蛋西红柿给砸得失去人形的。
世界有许多普遍规律,人们也有许多普遍心理,也就是共同心理。音乐元素,音律,歌词的某种排列组合,能直接抓住某一人群的某些共同心理,那这支歌就能在他们中间流传起来。如果某人可以在节奏,主旋律,演唱技巧都完全表达原创效果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创新而加入除直接共同情感外的个人对某种间接共同情感的理解,并转化成音乐元素通过演唱表达出来,那么他(她)不但可以感动原有的一群人,还能感染与这群人有间接心理联系的更多的人群。这也就是艺术的最根本所在。
以上几点就是我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士对怎样才能唱好歌而作出的理解跟总结的经验。以我目前的水平,是再也无法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音乐中的感情。如果有人有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正宗的音乐理论,并且还能有丰富深刻的生活经验,通过一针一线一步一个脚印地描绘,他(她)才有可能谱写出博大精深的某种普遍规律。我绝对不相信钢琴过了几岁几岁再学就迟了的论断,虽然我连钢琴摸都没摸过几次。大家会相信那些小孩以及年轻人能通过钢琴理解并表达出对人生某一情感有深刻独到见解的年长作曲家的心声么?
我发现伟大的作家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比别人早一点写出了某一种普遍规律;普通的作家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他比别人早一点写出了某一种间接联系。我以上这段文字想要表述的东西虽然很浅薄,可也总比只用鼠标打出几千字文章的神手,要相对“伟大”一点点吧。
最后说说我自己。因为社会地位接近于无业游民,所以参加劳动不多,也懒于运动,所以肺活量连一般水平都比不上。K歌时几乎所有歌曲的高音部分我都是抬不上去的,低音也落不下来。所以只能以清唱的方式将音阶(瞎凑词儿)降低或者抬高到适合自己的“八度”,我才能把目前掌握的几个小技巧与对有限的几种情感的理解表达出来个模糊的轮廓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三论韩军的语文教育思想
下一篇:期待《人民日报》改版带来示范效应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