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之惑
作为太阳的臣民,来到世界的第一眼,甭管是黑夜还是白昼,看到的这个世界,一定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尽管懵懵懂懂——色彩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在吃“色彩”,我们每天在穿“色彩”,每天在住“色
作为太阳的臣民,来到世界的第一眼,甭管是黑夜还是白昼,看到的这个世界,一定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尽管懵懵懂懂——色彩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在吃“色彩”,我们每天在穿“色彩”,每天在住“色彩”,目睹的是满眼的春月秋花、万紫千红。假如这个世界依然停留在冰河时期,除了黑白,没有其它色彩来诠释地球这个上苍的尤物,地球将是苍白无力的。我们与已知的其它星球比较,人类自该感谢太阳赐予我们人类温暖、光明,给予我们人类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我们高兴快乐的时候,可以找到与之匹配的色彩,我们懊恼沮丧的时候,也亦然。我们人类在色彩的王国里徜徉畅游,感受着平凡且习以为常的恩惠。人类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将色彩拥入自己的怀抱,纳入自己眼帘,提炼着属于自己的色彩喜好,尽管宗教、民族、区域有色彩的喜好差异,但在色彩的美感导向上,没有太大的异同,所谓千条江河归大海;水之宝贵,最终流向原点如此一样。
“吃、穿、用、住、行”,是百姓的生活大事,以貌取人乃人之常情,色彩之重要性毋庸置疑。色彩与生活的关联可以说无所不在,无处不在,但与时代、政治的关联,一种或几种颜色可以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我想非人类独有不可。“文革”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代,红色是那个时代的标识颜色,当这个世界只有一种颜色的时候,即违背了色彩之美感原则,也让参与其中的眼睛迷失盲从。意识形态的驱使,色彩导向偏离了生物演化进程中的普遍规律,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当然,按照老子“物壮而衰”的道理,一种极端的结果,如海吃乱喝的自虐式满足后,大病自愈的彻悟,可以彻底修正狂热的躁动,冷静下来。红色的余晖已悄然散去,蓦然回首,那灯火阑珊下,华灯溢彩。色彩失去本真,为政治驱使的实例继续,泰国的红杉军和黄衫军的对抗,台湾的蓝绿对峙,只是这些都是显性的,隐形的色彩对抗又何其多多?真不知如一首歌词所唱:什么什么的,都是月亮惹的祸!色彩承载的罪孽,比窦娥还冤!不同民族在欢庆或对抗的时候,都喜欢用色彩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色彩可以是鲜花、也可以是武器。既然色彩是我们生活之必需,历史上那种将色彩政治化,宗教化的企图需要提醒人们时刻警惕这种趋势,一种用单一色彩的强权压制其它色彩的行为,将是危险的开始。
随着年龄的递增,对这个世界的色彩感悟也越来越多,并且逐步将自己对色彩的偏好固化下来。你看,人种就分为黄色、白色、黑色、棕色,当然还有许多过度色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肤色,对色彩的偏好也各不相同。其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喜欢暖色的民族多位于低纬度地区,喜欢冷色的民族多位于高纬度地区,究竟是为什么?我暂时还没有找到准确的答案。不是绝对的,仍然有相当的普遍性。
中国人生活哲学里,讲究“色香味”,而尤以“色”字当头,当然此“色”而非彼“色”。唐诗宋词里行行字字,对不同场景的描写,不管是白描、还是写意,抑或是其它——甚至人物内心的变化,都可以用色彩表现出来。看来视觉的重要性比之触觉、味觉来说,更胜一筹。人的喜悦悲伤,用色彩来表示最为直接,用音乐来表示次之,用味道表示再次之,比如一些特定的场合,一些特定的色彩出现,直接表达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我没有认真地研究过我们人类文化对色彩选择性问题,但表象地选择一二,似乎茫然起来,比如对承担传承中国民族文化的所谓文化人、古代谓之士大夫来说,一向以其特征性指标:琴棋书画的技能来衡量水准,在这些方面,我们民族文化的色彩偏好可见一斑,围棋的黑白世界,书画亦是黑白世界,彩色多为点缀;我们道教阴阳太极图也是黑白分明。舶来的文化,如佛教文化,与我们本土的是不一样的。由此我在想,这种主体的色彩认知,对我们的思维判断,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影响?妄作评议,这种非白即黑的思维定式,可以从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中搜寻出比比皆是的印证,这种色彩的偏好,是否可以理解为偏执,让我们时常有走入误区的异常行为,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该不会是群体的问题吧?理性的色彩选择应该如何呢?这个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任何一种色彩都是平等的,都拜太阳恩泽,没有美丑之分。在清人张友鹤《镜花缘》十四回里有一段对颜色排位的话:“以五彩为贵,黄色次之,其余无所区别,惟黑色最卑。”给颜色排出尊卑,是喜还是忧?由于受技术、环境的限制,即颜色染制的难度,让本来崇尚黑色的佤族,选择了黑色基调的服饰,只有女人配有少量的红、黑、蓝等色,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以肥为美的太平洋岛国的土著,也有以黑为美的佤族兄弟姐妹,所以,随着时间的变迁,交流的便捷,学会对彼此的色彩选择的尊重,是一个成熟民族应该具有的品质。人分三六九等,色彩也分三六九等,是封建思想的余孽在作怪。当然,我们历史上也有一些善意的色彩取向实例,苏东坡徐州太守任上,治愈黄河水患后,特建黄楼为证,取义为中国的宇宙论之金木水火土,黄代表土,黑代表水,黄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克水,黄楼之名即含防水之意。
很多文化的基因一旦固话,并不断复制遗传下去,自会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结果。色彩文化的遗传基因,数字文化的遗传基因,凡此种种,最后形成一种团体或集体的共同意识,这种意识形成的冲击力,会时而温柔,时而暴虐,全凭环境的变化而定。我们生物进化过程中,部分植物会产生品质下降,衰亡的情况,现在科学家找到许多提升植物品质的技术,利用航天手段搭载植物种子,在远离地球重力场影响的环境下,促使植物种子扶壮即是一例。人类的颜色爱好取向,是否也可以通过科学的技术诱变升华呢?
人类的进化,一直存在于“行胜与言”还是“言胜于行”的争论,对色彩的喜好,我以为应归结到意识的层面。
那么,色彩艳丽一定是美好的吗?非也!近些年来形形色色的食品添加剂,我们一直在“被艳丽”困惑着,包装过度的食品超乎我们的想像力,漂亮!刺激我们视觉的同时,亦创伤了我们的身体。罂粟花是美的,那也是罪恶之花。
色彩的选择,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是感性和理性的集合,我们即不能陷入色彩的迷宫不能自拔,也要有登岳而一览众山小的大度,让色彩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