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自信能知命,一炷清香一卷书
贺钦的诗歌,流传下来的并不多,其中绝大多数为赠答诗,而且所应合的对方的诗歌也大都无考,但是从现存的诗歌中我们也可以隐约窥见这个堪称传奇文人的内心。在他的诗文中有很多诗篇都与垂钓有关。《釣淩溪》中写道:
贺钦的诗歌,流传下来的并不多,其中绝大多数为赠答诗,而且所应合的对方的诗歌也大都无考,但是从现存的诗歌中我们也可以隐约窥见这个堪称传奇文人的内心。在他的诗文中有很多诗篇都与垂钓有关。《釣淩溪》中写道:“晚涼匹騎出,垂釣城西隅。蚯蚓費且盡,魴鯉祇自如。時或得其穉,輕重不盈銖。浩歌指歸路,得意豈在魚。”叙述出城钓鱼的经过,而且语言基调十分轻快,体现了作者对钓鱼的新鲜体验:得到的鱼并不在乎它大小,最难得的是那种“浩歌指歸路”的心情。又如《題扇上釣魚圖》二首:“江上釣魚翁,不識家何處。我恨淩溪未得朋,安得與君同去住?”又“倚杖看閭山。垂綸釣淩水。山頭宿霧開。水面清風起。”前一首写出了对垂钓的闲适生活的向往,后一首想象在家乡观山垂钓雾漫风起的美好景色。自古垂钓生活一直是名人雅士的最爱,姜子牙出仕之前就是江边一钓翁,而卧龙先生也有闲坐湖边垂钓的记载。贺钦钟情于写钓,不仅表现出他幽静清雅的品质,也隐隐透漏出他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痛苦。
除了垂钓,他笔下钟爱的还有菊花,如《簡鄉人》“從來退士偏憐菊,見說君家品最奇。欲挈一壺來就賞,不知何日是開時?”先讲“退士”在联系自己,本来有些伤感,可是下面笔锋一转,写到要边饮边赏,接着就问主人花开的时间,在不如意中又尽显阔达。再如《寄大尹邵文明》“長官辭縣賦歸來,獨愛幽花手自栽。何日一樽同笑傲,東籬飽看帶霜開。”其中的“带霜开”又别有深意,虽有霜雪,却依然笑傲。说起菊花,就不能不联想到著名的隐士陶渊明,也不能不联想到他那宁静高远的气度。同样的辞官归隐,五柳先生在贺钦心中可以说是一个典范,一个楷模。“宅邊五柳散春絲。”也许这也是他思想中的一个支柱。
虽然他的诗文中透漏出很多对怀才不遇的愤慨,但总体说来,他还是一个乐观阔达的人,“淩之滸兮一竿竹。水洋洋兮山矗矗。青瑣歸來三十秋。閒雲野鳥相追逐。日長午困憩茅軒。聲利無關心自足。終身得此復何求。況是書香兒已續”(-----《偶成》)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在士人眼里,山水青竹,飞鸟闲云已经让他感觉满足,发出了“终身得此复何求”的感慨。下面的几首诗也完全体现出这种心情:“清風明月何須買。綠水青山自可常。三十年來無外事。此心贏得不炎涼”,“一臥雲山三十年,饑飡糲飯渴清泉。此生自信能知命,莫把行藏更問仙。”
“携壺欲就名園賞,借問如今春淺。深但得紅芳飛未盡,便來枝下聽鳴禽。”,“忽忽光陰六十餘,年來猶自惜居諸。茅軒鎮日無塵事,一炷清香一卷書。”随着光阴的流逝,士人已经渐渐的融入自然山水之中,虽然生活清苦,但是手挚一壶清酒,几声鸟鸣,几瓣落花,粗茶淡饭,青灯书影,隐的快乐,隐的清雅。
在他的隐逸生活中,朋友的到来也常常是他十分快乐的时刻:“退士臥聽傳呼聲,驚起倒屣門前迎。故人久別喜會面,賦詩酌酒心相傾。”(----《伯初過訪留飲賦詩》)“昔時與子共談經,情分相投北斗城。別我十年身已達,聽君一律句尤清幽。居忽訝高軒過,多病深慚倒屣迎。況遇故人丁大尹,連牀同與話平生。”(——《和韻喜陳本仁相訪》)两首诗都写到“倒屣”而且也都表现出士人见到多年老友的惊喜和激动,诗文都很富于感染力,在让人对他们重逢感动有加的同时也有一种浅浅的孤独和悲凉从士人热情的文字中渗透出来,读之不免有些酸涩。
另外,贺钦与佛学也有很深的渊源,诗中有《題萬佛堂壁》等题于佛堂上的名句“峭壁鑱成萬佛,身招提開創幾千。春行童不識尋幽客,誤作參禪問法人。”“雲端石洞可棲身,水遶山圍賸得春。傳語高僧休厭客,西林曾寓著書人。”而在奉国寺中也有他亲笔写下的对联:
合掌拜如来,来也不必,只须向天理人欲,辨得清就登彼岸;
澄心参大道,道在性生,但愿尔善男信女,回头处即是阿弥。
倡大教于西方,不生不灭,迄今数千年来,金殿中永存香火;
传法门于东土,无假无真,但愿一切众生,红尘内普入祥云。
佛家一直讲求空的境界,而隐士的天人融合的观念也与其不谋而合,对佛家的关注也使贺钦的思想感情更加清晰的展示出来。“辨得清就登彼岸,回头处即是阿弥”恐怕也是他的自警之语了。
贺钦的一生,虽然没有仕途上的大起大落,但是敢于直言进谏,能够平静归隐,虽隐但不忘教化一方百姓,乐天知命,由人观诗,由诗寻人,一代学者随着那些诗作永远留在了东北,融进了漫长的历史,传送千古。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期待《人民日报》改版带来示范效应
下一篇:浅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殉情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