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的有余香
那天读了台湾莫渝先生编著的关于法国波德莱尔的《恶之华》一书,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心动,我自己尝试去创作诗歌有好几年了,可是总是招不到那样的感觉,读罢先生所编译的《恶之华》,自己仿佛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那天读了台湾莫渝先生编著的关于法国波德莱尔的《恶之华》一书,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心动,我自己尝试去创作诗歌有好几年了,可是总是招不到那样的感觉,读罢先生所编译的《恶之华》,自己仿佛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是在我的中文课上听到波德莱尔这样的名字的,最初我对中国诗人李金发的诗歌很感兴趣,据说他受到了法国象征派的开山祖师波德莱尔的影响,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我拜读了先生编译的著作。
在波德莱尔的诗中大量出现了犹如”SPLEEN”这样的“忧郁”的感觉,之于我而言,无论是其中关于死亡的描述抑或是关于性的描述只不过是一种对本真最真诚地祈祷以及追求,所以无论是被屡禁不止的那些诗歌们,还是被奉为经典的比如像《月的哀伤》、《腐尸》、《阳台》这类代表,都会有其自身吸引人的魅力。作为观者而言,不妨一读,也许我们并不能体会到波德莱尔在十九世纪中叶左右那段哀伤、疯狂的最原始的风情,可是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去细细品读,去细细回味。
在波德莱尔诗中也大量出现过“猫”的意象,这让我想到了美国著名诗人桑德堡的《雾》中的那个“猫”的形象,对于波德莱尔而言,“猫”其实是女人的代言,正如著名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笔下经常会出现“抽屉”、“面包”等诸多的关于女人的意象。猫自然是一种温顺的动物,在温顺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叛逆也看出了它的自我独立的意识,其实和女人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
莫渝在他的这部著作中也列出了自己写的一些作品,完全是受到了波德莱尔的影响。其中我认为有一首是绝妙的佳作:仿佛一夜之间各路的云聚拢过来把这片昨日绚灿的天空积成厚厚的秋仿佛一夜之间秋站立树梢把叶子一羽一羽地抛给泥土仅轻微的说声随后什么也要跟着飘落其实这首诗歌最美丽的地方也正是继承了波德莱尔天马行空想象的最唯美的特点,我们都知道“一叶知秋”的道理,可是如何用一首诗歌表现,甚至波德莱尔仅仅只用一句来表现,其实波德莱尔的诗句有时是充满晦涩的,总结下来无外乎我们对法语环境的极为不熟悉,而莫渝的这首作品却巧妙地用东方人的文笔与功力融入了西方人的想象,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十足,我想莫渝对诗歌理解力之强可见一斑。
我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每一个诗人都是孤独的。我想无论是名垂千古的诗人,还是潜藏在街头巷尾以写诗为乐的善民,其实有一个最本真的特点,那便是孤独的特性。其实波德莱尔也好,还是我特别钟爱的台湾诗人周梦蝶也罢,他们内心所潜藏的那份赤子之心以及被环境压抑无限情绪都找到了孤独来抚慰,我相信也正是如此才更体现了想要去成为诗人以及成为诗人的区别,二者的区别从其实质上看便是一种孤独与非孤独的生命体验。
我们每天都在忙碌的生活,也许我们用繁忙的节奏去代替了原本属于我们的孤独。有时候我们读一些励志的书籍或是生活的小品文,总认为在其中可以找到属于我们所应有的生活智慧,我想,其实我们也可以体会一些关于孤独的人生含义,有时候敞开自己的心扉,去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来切切实实地珍惜诗人生命中的些发光点,也许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的完满,其实在诗人的世界中有多数认为残缺是一种美丽,其实我们应当去理清这样的概念:追求生活的完满是没有错的,但是错的是为了追求生活的完满而不择手段或是因为生活不够完满而自暴自弃,其实对于我们而言,只有也唯有珍惜每一天的光景,我想才会真正地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
就像这部看似很晦涩难懂的《恶之华》所带给我的一种心灵的震撼一样,在孤独的夜晚,满上一杯浊酒,将平躺在桌面的月光铺展,打开一本诗集,静静地品味,静静地欣赏,让自己心灵找到更合适的空间去自由翱翔,我想那一定是最幸福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