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拜年

话说拜年

沈湎散文2025-10-12 12:16:06
春节的拜年活动则突出地表现出炎黄子孙的尊老爱幼以及注重礼仪的美德。以老北京为例:从四面八方赶回家的人儿于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吃完“团圆饭”,开始“守岁”。进入子时,一家之中最长辈者主持接春仪式,主要是
春节的拜年活动则突出地表现出炎黄子孙的尊老爱幼以及注重礼仪的美德。以老北京为例:从四面八方赶回家的人儿于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吃完“团圆饭”,开始“守岁”。进入子时,一家之中最长辈者主持接春仪式,主要是吃饺子,取其谐音“交子”。次日——大年初一一大早,长辈们坐堂上,接受晚辈们的拜年。拜年者均行三叩首礼。若是四世同堂之家,那可就相当隆重而又热闹了!爷爷、奶奶端坐正房八仙桌两侧的太师椅上,父亲、母亲这辈分的纷纷率领各自的儿孙拜年。如果赶上父辈哥们儿多的,显得更加红火、热闹非凡:按大排行进行拜年——一、二、三、四、五、六、七,看吧,老大率领他的全家叩首,老二一家人做准备,以此类推。接下来,父亲这辈儿再接受晚辈们的拜年。每一轮拜年礼毕,长辈们都要给晚辈们“压岁钱”,以表达慈爱之心、寄盼望成材之情。
随着时代的变迁,拜年活动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到达了陕北,由毛主席带头,时兴起了春节团拜活动——给革命四老人:谢老、徐老等拜年,开辟一代先河。这个好作风、好传统,被后来的一些机关、团体、企业所效仿。至于家庭拜年同样也发生了变化。解放以后,给长辈拜年多由“三叩首”礼简化成鞠躬。而给晚辈“压岁钱”的“项目”一直沿袭了下来。
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拜年之风,却在“文革”十年内乱中被戛然止住——被视为“四旧”扫地出门。记得在“文革”的第一个春节到来的时候,我在街上碰见一个姓郭的街坊大婶,我向她说了声“过年好”,她没有言语,只是皱了皱眉毛,扭身朝另一个方向走去。原来她跑去造反派司令部告密,说我要复辟“四旧”。幸亏我坐上火车“大串联”去了,否则,我该被戴“高帽子”坐“飞机”挨斗了,因为,复辟“四旧”是当时革命的对象啊!
伴着祖国春天的到来,尤其是改革之风吹遍神州大地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准逐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也得以健康发展。这一切又给拜年以新的内容:打开电视机,屏幕上能打出儿孙们给老人们拜年的字幕,再伴以歌声,会令长辈们享受的天伦之乐胜过他们的前辈;在岗位上,或者是在你提着年货匆匆走在街上,腰间的呼机突然“嘟嘟”唱歌,汉显显示:“给你拜年”,心中的喜悦与脸上的笑容一起伴起了你的脚步;一张千里之外飞来的贺年卡或者一个从大洋彼岸打来的长途拜年电话,更会在你欣喜之余,感到地球越来越变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拉近--
当然,不变的是那“压岁钱”,对年轻一代的美好祝福;不变的还有熟人见面说的“过年好”,虽然只有三个字,却是民族大团结的象征,却是源远流长的文明与文化,却是古道热肠的再现与召唤--
作于1996年2月1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