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母亲走后的日子里
母亲走了,在长达四年卧床之后,在受尽了种种磨难之后,永远地走了。母亲走的安详,走的无牵无挂。没有任何痛楚的表情,没有任何经过挣扎的痕迹,平静地走了,结束了她八十年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她无比喜爱的子孙,
母亲走了,在长达四年卧床之后,在受尽了种种磨难之后,永远地走了。母亲走的安详,走的无牵无挂。没有任何痛楚的表情,没有任何经过挣扎的痕迹,平静地走了,结束了她八十年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她无比喜爱的子孙,无比热爱的家,去了遥远的天国。哥哥的同事们在母亲的灵堂上写下了这样的挽联:
一生简朴懿德传邻里
终身勤劳贤慈留子孙
我无数次地面对母亲的遗像,咀嚼着挽联的每一个字,它是对母亲一生的概括,没有任何夸大的成分,是那样的贴切,那样的恰如其分。它使我一次又一次回忆起母亲的一生。回忆起与母亲一起度过的种种艰难岁月,回忆起母亲对我的每一声教诲,每一声呵护,每一声训斥,每一声呼唤,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清晰可见,挥之不去。
在母亲长达四年的卧床期间,我尽了我所能尽的最大努力,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回家去,到母亲的病榻前,细心周到地伺候母亲。夜间只要母亲稍有动静,我便会立即起来,为母亲翻身,按摩,端屎端尿。我为母亲擦洗,为母亲喂饭,用手为母亲抠大便。母亲虽然病了,可她明白,只有我----她唯一的女儿,可以随她呼来唤去,用别人她总感到理亏。在她两次重病住院期间,别人都可以离开病床前稍微休息一会,只有我不能。她舍不得我离开半步。腿摔断时,正值三伏,我想回去洗个澡她都不让。现在想来,她一定是怕我走了不回,她离不开我。本以为在尽了四年的孝道,看了母亲所受的种种磨难之后,母亲的走不会令我太伤心,因为已经有了足够的思想准备,可谁知,母亲的走依然使我心痛不已。我的心是那样的苦,那样的痛。时时都在想起母亲,想起母亲的一举,忆起母亲的一动,念起母亲的一言,思起母亲的一行。总觉得在这四年之中我完全有条件对母亲更好一些,我不应该有烦躁的时候,应该让母亲生活得更舒适一些。特别是一想到母亲在弥留之际呼唤的是侄媳,而不是她唯一的女儿,我就更觉得对不起母亲,亏欠了太多太多,无法弥补的亏欠,这种亏欠,这种自责,令我无法释怀,无法自拔。
母亲一生没有过过生日,当向灵牌上写生辰时,我们竟无人知道母亲的准确生日。生前她从未对我们要求过什么,从未为自己打算过。在经济条件不好时,无力为她过生日,当时年幼也未想过要给她过生日。后来经济条件好了,我们又远走高飞了,偶尔回去,也没有人提起要给她过生日。我只是在母亲抱病期间问起过她和爸爸的生日,母亲还不愿意告诉我,她怕我知道后要给她过生日。最后在我的追问下,才告诉我:她的生日是五月初三,爸爸的生日是九月二十七(农历)。虽然我知道了二老的生日,却也从未为他们做过寿。当时总觉得他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有的是机会为他们做寿。更甚者,在那一天从没有想到过是他们的生日,母亲走于五月初七,而初三时我依然没有想起是母亲的生日。为此我悔,我恨,悔我的粗心,恨我的不孝。别人都可以忘记,唯独我不该忘记,因为我是她唯一的女儿。仅就这一点就足让我痛悔不已。还有太多太多的不该,太多太多的未想到,但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无法弥补,只能将报撼留给自己,只能让时间来抚平这疮口。
母亲出生于一个不算太小的地主兼商人家庭,虽然其父去世较早,但家底殷实,兄嫂又好,一直生活的很好。可嫁给父亲后,就一直没有过上什么好日子。爸爸虽是读书人,但因受封建礼教思想严重,加之自幼丧父,对自己的母亲总是百般迁就,所以母亲在这个虽是富农,但却贫穷的家中,没有过上什么舒心的日子。母亲每每提起,总是耿耿于怀。而这也是爸爸感觉亏欠母亲之处,以至后来母亲生病后,爸爸总是百般照顾,结果累病了自己。对这些我没有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对此没有什么感受,每当母亲提起,诉说时,我总是阻拦,怕给爸爸难勘。现在想来,应该让她说,让她诉出她所受的委屈,所经受的磨难。
母亲虽是家庭妇女,且不识字,但她有自己的做人原则,乐于助人,简朴,勤劳,有骨气是她的高贵品质。在家庭最困难的时期,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冻死迎风站,饿死紧紧腰”。无论生活多么困难,她都不会也不会让我们做出什么不该做的事。为了全家的生活,母亲经常被迫开口向孔姨借钱,每次总是提前踌躇很久。母亲曾说过,她最难过的事就是张口向人借钱。每次在爸爸发了工资后,无论生活有多难,母亲总是先把上月借的钱还上。后来孔姨总是在月底时就把钱主动给妈妈送来,省得她开口借。为此妈妈对孔姨感激一生,也总是要我们一辈子不能忘了孔姨。也正是因为这种关系,在妈妈的灵前,七十多岁的孔姨向妈妈磕头行礼。看到孔姨在行如此大礼,妈妈向别人借钱之前的痛楚表情又一次浮现在我面前。妈妈啊,你的一生到底过了几天的好日子啊。妈妈,你无法不让我为您哭泣。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每家每户都是饥饿度日,大人孩子都饿得前心贴后心。当时家中我们兄妹四人,三个半大男孩,饭量很大,整天饿得嗷嗷叫。由于爸爸在反右时错划右派,工资连降三级,家中生活窘迫到了极点。爸爸因长期营养不良,浮肿严重,为了保住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妈妈总是多给爸爸留些吃的。在顾了大人和孩子之后,妈妈能够吃的东西已经所剩无几了。就是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之下,妈妈又坚持把家中乡下快要饿死的小叔接来与我们同过。当时粮食都是按户口供应,没有小叔的口粮,只有从我们的口中挤出来给他吃。每次从食堂领来饭之后,都是妈妈亲手从我们每人的碗中盛出一点,从每个人的菜团上掰下一口给他。每当此时,我们兄妹几人都会用排挤的目光看着小叔,小声嘀咕:“没有他的口粮,还给他吃!”为此妈妈训斥过我们,甚至动手打过我们。当时不理解妈妈,现在想想,妈妈当然清楚我们吃不饱,当然更疼爱我们,可她为了保住另一条生命,她只有这样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叔的命是妈妈给的。是妈妈那颗善良的心给了他生命。妈妈对此从无怨言,没有求过什么回报。只要我们提起,妈妈只是简单的说一句“不是都过来了吗?他现在儿孙满堂,多好呀!”是呀,妈妈看到别人过好了,您开心,您高兴,在您看来这就是对您的最好回报了。
三表哥,堂兄都从这个苦难的家中得到过不少帮助。妈妈,这就是您的人品,您的做人准则。您没有文化,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您用您的行动为我们确立了做人的标准。
二表哥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