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漏天电影慢忆

家乡漏天电影慢忆

东方散文2025-10-06 04:44:20
奶奶过世,带回几部电影在村子里的打麦场上,放映了几乎一个通宵,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也几乎是看了一个通宵,没有人喧嚣,没有人离去。男人们叭嗒叭嗒抽着旱烟,眼睛却没有离开过屏幕,黑暗处,烟锅里闪烁着忽明忽暗
奶奶过世,带回几部电影在村子里的打麦场上,放映了几乎一个通宵,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也几乎是看了一个通宵,没有人喧嚣,没有人离去。男人们叭嗒叭嗒抽着旱烟,眼睛却没有离开过屏幕,黑暗处,烟锅里闪烁着忽明忽暗的亮光。上年纪的女人们手里都会拿着一把芭蕉扇,不停地忽闪着,显得悠闲自得。年轻一点的男女还会不时随着电影的剧情而发出会心的笑声。
我的感觉,现在村子里的人看电影是在消遣,是看惯了电视后的另一种消遣,没有新奇,没有激情,只是一种平和,一种纳凉的方式。想想我小时候在家看漏天电影的情形,和现在是大不一样了,那时候看电影是激动,是亢奋,是一种期盼。毕竟那个时候,是一个缺乏文化生活的时代。
这是济源坡头镇所辖的一个小山村。
在那个年代,老家就是一个“三无”村:无水,无电,无公路。上学要走5、6里的山路,吃水全靠大人们到三里外的山沟泉中去挑,晚上做作业,大人做家务用的都是煤油灯。这些都没有什么,山区更贫乏的是很有限的文化生活,公社的电影队一年到村子里也没有几回,来一次,村子里几乎是万人空巷。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会去,走不动的,只要身体允许,也会叫家人用平车拉着去。
当时,只要大队有电影,我就会催命似的逼着大人早点吃饭,提前去大队,因为我们的自然村离大队还要翻一座山的啊。
天还不黑,大队的空地上就已经挤满了人。此刻,认识的人都会相互的打着招呼,妇女们天生的爱热闹,好不容易凑在了一起,就相互传送着最近一个时期听来的闲言碎语。就是平时不太出门的大姑娘小媳妇,此刻也是会精心的打扮自己一番,早早来到大队的场地上,只惹得一些不安生的年轻人,老在她们面前晃来晃去。
“快看,放映员来了。”不知谁先喊了一声,人群中立刻就没有了声音,而且还自动为放映员让出了通道,可见大家对放映员的尊重。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放映员就是快乐的天使,只要放映员来,这个小山村才是热闹的,快乐的。放映员来村里都是派饭,大队的干部都要交待家户,做好点,热情点,因为对放映员好了,放映员就会多来几趟。
有一次放电影《地道战》,正放着,天下起了雨,放映员说不能放了,大家回去吧,可在话筒里连喊了几遍,看电影的人们都没有动,没有办法大队干部只好取来雨伞为放映员遮着,把电影放完。第二天,我们到学校,学生几乎所有的口头禅都成了:高,实在是高。
三十多年过去了,期间记不清看了多少的电影了,但最叫人难忘的还是在老家看的漏天电影,那个热闹劲,想着就亲切。
想想我们那个时候对看电影的激动,对电影的期盼,看看现在人们对看电影的悠闲神情和消遣神态,就知道了山区文化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