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一座精神的丰碑
我是读者,也是《读者》的读者,是一个伴随着《读者》一起成长的读者。前些日子初一刚开学时,我在课间发现班里一个文静的男生在看一本杂志,出于自己的职责,就留意了他所看的东西。我在他身旁驻足,细看才知道他看
我是读者,也是《读者》的读者,是一个伴随着《读者》一起成长的读者。前些日子初一刚开学时,我在课间发现班里一个文静的男生在看一本杂志,出于自己的职责,就留意了他所看的东西。我在他身旁驻足,细看才知道他看的是一本32开的常被一些庸俗的人“打牙祭”读物,里面都是关于鬼怪之类的东西。我便叫他去办公室问明情况,他说是他花五毛钱从街头的书摊上买来聊以自娱的。
这个孩子老家在农村,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为了不给孩子的学习因为他们颠沛流离的生活受到影响,所以就每学期花3000多元钱让孩子借宿的学校旁边的人家。提供借宿的人只负责孩子的宿食和安全,充当监护人。但是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不可能像正常人家的孩子那样一应俱全,甚至连电视都没法看,不消说情感需求了。仅我的班级和他一样的学生就有7个。他们分布在不同的人家,而且与监护人没有亲戚关系。
后来我想,孩子们和亲人分离,缺乏亲情的滋润。虽说我竭力走进孩子们,毕竟亲情是不能代替的,这一点我无法弥补。但我可以给孩子们在精神上给予必要的抚慰,以填补情感的空白。我觉得可以为孩子们做点什么。思忖好一会,我想起家中那写收藏30年的《读者》。于是,第二天我就拿出了一打子《读者》带到学校,分给那些“贫寂”的孩子。
这些天来,孩子们在课间拿出那些新旧不一的《读者》,汲取着里面的营养。
《读者》已经是而立之年了。他以玉树临风的儒雅教化读者行为处事;他以阳春白雪的品格荡涤读者的心扉;他以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洗尽读者内心的铅华;他以圣人先哲的力量,引领读者走向宁静和谐;他以山涧里的兰草的花香,叫人学会独处;他以瀑布般摄人心魂的震憾,冲击着读者的灵魂……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一直从《读者》汲取了精神的力量。我的学生也是幸运的,因为我而走进《读者》,享受《读者》带来的知识、愉悦、精神上的充盈。
如果说一个城市的雕塑,塑造着一个品味,那么一本杂志就塑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读者》便是一座精神丰碑。愿我的学生在丰碑下成长。
2011-10-12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