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着,永远地幸福

劳动着,永远地幸福

拉运散文2025-11-24 14:47:07
五一国际劳动节马上就到了,忽然想到要写出一些文字,为自己,也为所有与自己一样的劳动者表示一种慰劳。记得上小学时曾学过一篇课文《劳动的开端》,语言平实质朴,写得却是一种穷人孩子早当家的辛酸与坎坷。三十多
五一国际劳动节马上就到了,忽然想到要写出一些文字,为自己,也为所有与自己一样的劳动者表示一种慰劳。
记得上小学时曾学过一篇课文《劳动的开端》,语言平实质朴,写得却是一种穷人孩子早当家的辛酸与坎坷。三十多年过去了,很少再看到这样好的跳荡着劳动符号的文字。与文章作者比起来,我的幸福在于,他出生在黑暗的旧社会,我却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但劳动的开端兴许比他还要早几年了。
四五岁大的时候,正是文革的中期。幼小的记忆里,只有一种感觉,老是吃不饱,也从来没有吃好过。早晨里,从田地回家的妈妈汗都顾不上擦一下,就匆匆忙忙地烧柴做饭,一顿包米糁;下午都二三点了,放下锄头的妈妈来不及喝口水,很费气力地打一锅玉米面的搅团,或者蒸一笼红薯面的窝头。吃完饭,妈妈还要喂猪。我无法体会大人的辛苦,却老是嫌饭不好,咽不下去。每当此时,妈妈就很生气,说道,有的吃就不错了,你也不看看大人都忙成什么样了?你一天到晚地玩,有什么理由嫌这嫌哪的?最后干脆扔给我一把小铁铲、一个小蓝子,让我跟着别的大一点儿的孩子去田地拔草,回家喂猪。当时家家户户都得养猪,要给公社交生猪任务的。
反正也是玩,去就去吧。加上有好多的小孩子,都和我一样,成群结伙地挎着大大小小的竹蓝子(关中话叫担笼)在田地里拔草。刚开始,兴致相当地大,不多一会儿就拔了半担笼的茅草之类的,玩兴也慢慢地上来了,我们三五成群地在田地里追逐撵打,疯玩个够。临到了大人们收工的时候,一检查,草还是半担笼。拖着这半蓝子的草,回到家里,只怕妈妈打骂。但第一次妈妈没有打骂,只说以后去拔草,不要再疯玩了,争取把蓝子拔满,不然就不许吃饭。
记住了妈妈的话,第二次去拔草,就认认真真地拔了满满的一蓝,得到了妈妈的表扬。记得妈妈当时给我说,等爸爸从上班的县城回家,一定给我带好吃的糖果、点心。但天性贪玩的我,哪里经受得起其他小伙伴的引诱,看着他们玩,我心里也痒痒地难受,想着要不就玩一小会儿再拔草,只要完成妈妈规定的任务就行了。然而玩起来什么都忘记了,也不顾了。天黑了,我提着半蓝子的草,胆怯地在门前徘徊,不敢回家。忽然心生一计,妈妈不是要我把蓝子拔满吗?这好办,我把蓝子里的草倒出来,蓝子底下塞满柴禾,上面盖上草。反正妈妈不检查,兴许就过关了,可以吃饭了。但事与愿违,提着这“满满的”一蓝子草进门的时候,妈妈可能看出了我的神色慌张,便夺过了我胳膊上挎的担笼,手往下一探,全露馅了。这一次,我很好地领受了条帚把打屁股的味道以及挨饿的滋味。妈妈最讨厌我不老实,撒谎。这次挨打罚饿全是自找的。好在以后类似的错误也没有再犯了。
慢慢地长大了,我成了一名小学生。放学之后,放下书包,第一件事,就是挎上担笼,提着镰刀去给猪打草。当然,担笼大的多了,任务也加重了,玩的心事也淡化了。因为爸爸在外面工作,家里只有妈妈一个劳动力。作为家里惟一的男子汉,我算半个男劳了。妈妈说,如果把我放在生产队里,我可以每天挣到五分工。我感觉到有责任和义务把家里的担子担起来,给妈妈分担一份儿辛苦。
记得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生产队里给我们家分了五分田的自留地。妈妈很高兴,给我说,好好地帮妈干活,年底的时候,你就能吃上白馍了,很香很甜的。这一年里,我没少出力,第一次用架子车往地里边转土粪,第一次拿着锄头跟在妈妈后边学着锄草,第一次拿着铁锨把水渠里的水放进自留地里,第一次拿着镰刀学着割麦子,第一次体会到了把收获的麦子打成包,用架子车从打麦场拉回家。这一年,我第一次吃到很纯的没有掺玉米面的白馍,真香啊!妈妈说,这里面有你的劳动在里面,所以吃起来香。
小学毕业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了,我们家分到近十亩地,听起来面积不小,但分散在二十四个不同的地块里,远近不一,最远的一块地几乎与邻村相连了。不仅妈妈高兴,全村人都高兴地合不拢嘴。然而别人家里,有男有女的,劳动力充足。妈妈开始发愁了,她一个人怎么务弄这么多地啊?我说,不是还有我吗?妈妈却使劲地摇头,“你马上要去公社的中学上学了,怎么能天天帮我干活啊?妈妈还希望着你好好学习,考上个好学校呢。”我说,学校离家不远,我一放学就马上回家,帮你干活。初中的几年里,我几乎是半工半读状态下完成了学业,并且还以全中学最高分的成绩考上了初中专,成了全公社家喻户晓的人物。
就在我考上学的这一年,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按照政策,我们全家农转非成了吃商品粮的城里人,家里的十多亩全交给了生产队里了。妈妈进入县城一个大集体性质的工厂里当了一名翻砂工。外地上学的我相当地高兴,感觉这些年里,妈妈吃得苦太多了,从此后可以好好地享受一下子城里人的生活了。
但我的问题又来了,习惯于学习与劳动并重的生活的我,却开始在学校里不适应了。每天出操、早读、上课、吃饭、自习、睡觉,枯燥乏味生活,让自己浑身骨头不舒服,有种有劲没处使的感觉。第一年暑假,回到了县城里的新家。我向父母提出想找一些儿活干,不然老大的一个人,每天光吃闲饭,瞎逛,也不是个事儿。爸爸挺支持我的观点,很快地帮我与一家基建队取得了联系,我成了这家基建队的一名小工,每天的工作就是过滤沙石,搬抬建筑材料。几天的新鲜劲儿一过去,腰酸背痛的毛病就全来了。晚上从工地回到家,一口饭都不想吃,倒在床上就起不来。第二天还得骑着自行车,赶在点名前进入岗位,重复前一天的劳动。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地过去了,马上我们暑假也结束了。我到基建队办公室里一结算,我拿到了六十元钱。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凭着劳动挣到的现金报酬,心里边的喜悦比当年第一次吃到纯白面馍还来得高兴。
我把六十元钱交给了妈妈,妈妈一分钱也没有留,全让我带到学校去,自己买个书籍文具什么的。这一学期里,我几乎没再要家里补贴,靠着自己的这点儿工资,加上学校的助学金度过了一学期的生活。在同学们中间,我还属于小财主类的,零花钱不用愁。同学们相当地羡慕,自己也相当地自豪。
以后一二年里,只要学校放了寒暑假,我都会自己找到过去的基建队,做上一个月左右时间的小工。基建队的领导与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