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元看哲学之随感
1、作为绿卡的执有者,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里,遭遇权益受损,信仰马哲的你不会使用“国家”这个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工具捍卫自己?可见,信仰没有绝对,也很少能驾驭经济利益。也没有绝对的高尚道德,就如政治制度
1、作为绿卡的执有者,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里,遭遇权益受损,信仰马哲的你不会使用“国家”这个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工具捍卫自己?可见,信仰没有绝对,也很少能驾驭经济利益。也没有绝对的高尚道德,就如政治制度没有绝对的优劣,最近洛杉矶市长安东尼奥?维拉莱戈萨将被罚款近42000美元,由于维拉莱戈萨接受公益活动票等礼物却不报告的行为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如此的“受轻罚重”在中国会有吗,中国多是受重罚轻,表演仁政。“国家不是永恒的,它将随着世界上剥削制度和阶级的彻底消灭,因而丧失其作用而自行灭亡。”我们祖国荣在,不说“剥削”、“阶级”招手。有剥削的国体是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是少数剥削者压迫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则是通过共产党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由广大人民群众对反动派实行专政的工具。也就是,国家就是工具。这个工具,你必须热爱,因为她是你的“祖国”,能给你最大使命感、自豪感与荣誉感。金钱也是工具,让人疯狂的工具,让人后悔的“红颜”,多少人为了它背叛了亲情友情甚至爱情,又有多少人为了它铤而走险,铃铛入狱,身陷囹圄。可见金钱这个工具可以不太热爱。
2、“人必有私”、“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只有自信的没有羞愧的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人生才有意义和意思,做事也只有找到自己的节奏才能得心应手,无往不至。把握不到自己的节奏,便很难自信,没自信便很难有发挥。何必呢,人本有千千万,做自己无需理由和内疚。
上品的性发上品的情,下品的情发下品的性,我赞,但人分三性,“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shao)之性”,没必要,大善也有恶举,大恶也有善意,岂可一字定之。
3、信仰,真理没有特殊,客观只有一般,活在物质元素的世界里,信仰的应该是科学和唯物主义,没有特殊的“神明”因为自以为特殊的你“显灵”。意志作为命令的情感,信仰作为意志的源泉,要让自己从内至外的完善,真理科学的信仰很重要。读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却也与“真理”那么接近,思想的强大,让他系统的唯心主义变得那么合理那么价值,信仰没有影响他的伟大,我想哪怕他是个中立一元论或实用主义,也会因为他的自负他的精神力量,让他的观念显得那么的无懈可击。他的“思想内核”,那么的绝对,那么的自我,却那么的日月夺目,只要你足够强大的思想足够的自信,不是人人亦云,邪也能胜正,一点瑕疵影响不了美玉的整体质量。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精神,是最初也是最根本的一根线,串联着哲学的所有内容。马克思都是从黑格尔哲学转向的社会主义,所以可以说,马克思的导师是黑格尔,“唯物主义”源自“唯心主义”。
绝对与否,很好的矛和盾。
4、资产阶级也是不错,马克思恩格斯都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甚至资产阶级的暴力。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马克思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有得比,让人上瘾,精神浮华。
哥白尼的宇宙“太阳中心说”虽然后来也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就他推翻了统治了欧洲一千多年的“地球中心说”,进行了一次人类宇宙观的伟大革命,因此也是在科学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有时候,推陈出新,并不需要完美的“创新”,只要能靠近真理,摧毁了腐旧的错误学识,那就是了不起的贡献。
5、尼采说的对,“对真理而言,信服比流言更危险。”激烈的论战可以澄清各路思想的污浊,还可以促进科学的发展,流言让真理成长验证。
尼采把人类分为“强者”和“弱者”,称前者是有统治才能的“老爷种族”,后者是只有服从本能的“奴隶民族”,一向精明自负的他这次瞎眼了?傻了?没见多少奴隶起来反抗了?可能预见了希特勒,为他发动世界战争提供了思想指导、思想武器。
唯意志论的创始人,悲观主义的著名代表叔本华,与尼采一样,赞同“性恶论”,说“人是性恶的动物,是残酷的立即主义者,贪婪的欺诈是人成功的唯一途径”,这有点偏激,而且作为十九世纪的人,提倡“实行禁欲主义,扼杀生存意志”,真是不愧“悲观哲学家”。对于他的“大多数人的生活不过是求生存的持续的斗争,即注定终于要失败的斗争”。有点同感,人生来梦想都是很伟岸的,但成功甚至临近梦想的都是极少数,更有不少背道而驰的,警察的梦想,走犯罪的行径。
6、就算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真正始祖”培根弗兰西斯的唯物主义也有不彻底,他容忍上帝的存在,认为信仰上帝和研究科学并不矛盾,因而接收了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两重真理说”。这个理论虽然没有彻底科学,但很体现“人”的属性,堪称偶像,当代众人谁不是拜着“上帝”求官求财求长寿,学着科学求知识求力量求发展。
杨朱在历史上生卒年都不祥,可见在当时他并不出名,但其养生之道还是很“时髦”的,只是时髦不代表流行,没能让他载誉而归。他主张的,人重在养生,应该让自己的愿望得到适当的满足,以使生命得到发展,但要有所节制,以免伤神。他的著述也已不可考,但他是无神论者有唯物思想是无庸质疑的。他认为,人死后是无知的,人的疾病和死亡是由于养生不善,因而不需要祈祷鬼神。在春秋战乱的那种时期那种环境,如此的观点实在可贵和难得。
7、孙中山提倡“不知亦能行”“能知必能行”,理在片面性也在。在云雾中也是能“行”,可迷茫中不能说“能”,再说“能知必能行”,“知”与“行”并无必然关系,知道扣篮,接近一米七的元元能“行”吗?学“知”简单,“劳动”很难,我更喜欢第二个。
知易行难,只要愿意,知识还是容易了解的,可真要为一艰难事运转起来,没有强大的精神意志作为源动力,路上一波波的狂风暴雨,阻碍你没商量,让你放弃没预计。知难行易,知易行难,各在各理,各惹各思。
牛顿发现行星运动轨道上还得有一个切线力才能运动,很了不起。可他不能继续用科学的方法推算出来,万有引力导致向心力提供不了最初的切线力,便搬出了上帝的“第一次推动”,当时局限下这的确是最合理的答案。
叔本华说“知识越多越悲苦,增长知识的人增加烦恼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朋友,你敬业了吗?
下一篇:2011公务员考试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