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身躯冻成顽石,唯有歌喉不休
我越来越喜欢夜读温经天的诗歌。每隔一段时间,如果不夜读几首温经天的诗歌,我就总觉得自己这一段人世的日子好像少了些什么,也总感觉自己好像还有什么东西落在了人世的某个角落,自己的血液也随之似乎孱弱到空虚,
我越来越喜欢夜读温经天的诗歌。每隔一段时间,如果不夜读几首温经天的诗歌,我就总觉得自己这一段人世的日子好像少了些什么,也总感觉自己好像还有什么东西落在了人世的某个角落,自己的血液也随之似乎孱弱到空虚,整个暗夜的黑也似乎随之失却体温,以致于自己似乎也终将无力剥开下一个白昼的黎明。
温经天的这首《微光》虽然好像是写给他的母亲的;但是,我觉得,他的母亲也许听不懂更读不懂,就跟我的母亲只依稀认识她的名字,却从来不会写那三个字一样。我一直没有搞清楚,温经天丽萨系列诗歌的第一首最初是创作于何年何月,有什么特别的欲图和背景,但在我读了他的这首《微光》之后,我隐隐约约觉得,我似乎不必要求证这个疑问了。
在这首取名为《微光》的诗里,温经天一如迷失在暗夜的黑蝙蝠的幼子,也一如病残在白色床单上的贫苦人家的弃婴,他实在忍受不了青春没有天空飞翔的恐惧,也实在承受不住行将逝去的青春光阴的疼痛,让诗中的“我”,沙哑地呼唤了两次“母亲”。
“我”第一次呼唤“母亲”,是想告诉“我”的“母亲”,“我”迷失在了亚州东部的南方,“我”在亚州东部的南方“涂写自己”,正在“学一只掉队的雁擦拭云”。
“我”第一次呼唤了“我”的“母亲”之后,“我”似乎不仅孤冷,作为一个被“母亲”在盛世放飞独自去觅食的儿子,似乎也满脸憾愧。“我”告诉“我”的“母亲”,“我”“仍在漂流的途中”,“我”仍在“同”“我”“的阴影谈判”。“我”没有时间,也不能停下来,更没有合适的礼物送给正在南方以外的地方受苦、期待或关切“我”的那个叫“母亲”的人。
但是,诗中的儿子形象——“我”,似乎没有单一地祈求“母亲”对他不要失望,而是满脸期待地在告诉他的“母亲”他很努力,满心虔诚地告诉他的“母亲”不要为他担心:
虽然儿子的“躯体”已经在“南方”被“冻成顽石”,但是儿子的“歌喉”还在高唱“不休”;虽然儿子的“爱情”“反复倾倒”,“绝望到必须靠旗杆”才能“撑起”,一如“最后的阴影染亮年份”,但儿子还在咬牙坚韧,继续“放线”那“一曲翅膀之歌”;虽然儿子靠岸一个“漂移的码头”之后还要继续“漂流”,但儿子依然幸运地“怀揣着唯一的指南针”;虽然“那由细沙建筑的风之朗诵词,遗失了主人”,“摧毁”了“所有的柔软,又潜入顽石”,但儿子“放线”的那“一曲翅膀之歌”正“庇护”着儿子的“手指”、“心跳”和“微弱的往事”;虽然儿子在“漂流的途中”要不断地“向那只掉队的雁询问”,但“那只掉队的雁”已经告诉了儿子“黑暗之姓名”,也经常“衔起阴影之树”,用它那智慧的“缄默庇护”儿子“缄默”的内敛与隐忍。
在这首《微光》里,温经天诗意刻画的儿子形象“我”,第二次呼唤“母亲”,是想求教“母亲”一个问题:“什么才能佐证一羽凋零的青春”?而且,这“一羽凋零的青春”,“又将向何处栖身”?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恍若看到了金庸先生笔下的“神雕侠”杨过:
杨过失去一臂,一臂凋零,而温经天诗中的“我”呢,他青春的双翅“在漂流的途中”,已失去“一羽”,他一翅单飞;杨过不顾世俗偏见,不顾人心险恶,独漂江湖,寻找小龙女,而温经天诗中的“我”呢,不顾“幻想”、“野蛮”、“暴力”和“任性的潮水”,“否定赞美”和“诱惑”,追寻他的“微光”;杨过在独漂江湖时,遇见了昆仑雪峰神雕,拜会了独孤求败,而温经天诗中的“我”呢,在追寻“微光”时,遇见了中国现代诗歌,顿悟了浪漫超现实;杨过擦拭着险恶江湖的剑,温经天诗中的“我”擦拭着破碎星球的云……
在第二次呼唤了“母亲”之后,温经天诗中的“我”似乎看见,“云层之外,被思念遗弃的光阴滚滚”,他告诉他的“母亲”,他虽然绝望了“必须靠旗杆”才能“撑起的爱情”,但他“爱恋”上了“陌生之星辰”。那些“陌生之星辰”正“照耀”着他,那些“陌生之星辰”“隔绝一个枕头”“探测疲倦的皱纹”、“旋转”、“昏迷”,那些“陌生之星辰”“否定赞美”,“否定诱惑”,而且,和他“爱恋”的“陌生之星辰”一样这样想这样做的,还有亚州东部的“滚滚光阴”。
在两次呼唤“母亲”之后,温经天诗中的“母亲”即使听不到诗中的儿子“我”在母亲节给远方的“母亲”的低语,即使读不懂诗中的儿子“我”的这首题名为《微光》的浪漫超现实的献诗,温经天诗中的“我”的“母亲”,她也许也是普天下所有母亲中最欣慰的一个。
如果有人作为“母亲”,有幸生养了温经天诗中的“我”这样一个知性而又坚韧的儿子,我相信,历经了各种风霜雨雪的温经天诗中的“母亲”一定深知,那块她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即使“身躯被冻成顽石”,一生也一定会散发着善良而微暖的体温。诗中的“母亲”,她相信诗中的儿子“我”,一定会“沿着”“酒杯”,“沿着微弱的光芒,开启下一个未知”,冲破形形色色笼罩在漂流地夜空的“途中”的迷云!
温经天写于2010年母亲节的这首旧作《微光》,虽然搁置了两年,充满着隐喻,交织着晦涩,但仍然直抵当下,通透着灵光,散发着坚毅。它不仅仅是一首仍在漂流途中的儿子,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的献诗;也是一卷一个一直同自己的阴影坚持谈判的青年,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的满是泪痕与血迹的陈词。
温经天的这首母亲节的献诗和别人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别人献赠给母亲的都是善意的称颂;而温经天献赠给母亲的,是一羽凋零了滚滚光阴的伤痕累累甚至血迹模糊的断翅。
这是我壬辰龙年母亲节,读到的最好的一首母亲节的献诗。温经天的这一首《微光》,在我读来:不仅仅是献给母亲节的,也是献给祖国的。而且,在我看来,像温经天这样的“母亲”的儿子,像温经天这样的中国的青年,如果继续“沿着微弱的光芒”,不断地“开启下一个未知”,他终将不仅仅属于他的满是“疲倦的皱纹”的“母亲”,也终将属于他的历经了许多内忧外患种满着许许多多方块汉字的祖国!
“当身躯冻成顽石,唯有歌喉不休”!祝福温经天,祝福正在被人非难和任人蹂躏的中国现代诗歌!祝福所有人的母亲和所有人的祖国,无论她现在,贫弱或富足!
壬辰龙年母亲节子夜柏相于听石斋
◆柏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大国国民小国胸怀
下一篇:孝心应在平时的点滴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