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故乡清河李氏烫面包子和大军阀阎锡山

武松故乡清河李氏烫面包子和大军阀阎锡山

凭式小说2025-08-18 23:53:11
抗日战争时期,盘踞在山西省太原市的大军阀阎锡山,青年时代留学日本,逛塞北、下江南,到处游山玩水,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走遍了中华大地。他一生有一个嗜好,就是非常喜欢品尝所到之处的土特产品、风味小吃,是个
抗日战争时期,盘踞在山西省太原市的大军阀阎锡山,青年时代留学日本,逛塞北、下江南,到处游山玩水,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走遍了中华大地。他一生有一个嗜好,就是非常喜欢品尝所到之处的土特产品、风味小吃,是个出了名的“大吃客”。
有一年,河北省清河县遭了一次大旱灾,在家中的生意不好做,葛仙庄“李氏烫面包子”父子二人,经一位在山西做买卖的清河老乡介绍,去了山西省太原府,在一个繁华的小吃街租赁了两间房屋,做起了“烫面包子”的生意。清河李氏烫面包子在天津时,因包子味道鲜美、做工怪癖、别具一格,就轰动了整个天津市,来到了太原市以后,这个民间特色小吃,引起了太原民众的注意,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人群,前来品尝这个世上罕见的民间特色小吃。
这个消息有人及时报告给了省府主席和军事将领——阎锡山,阎锡山听后很感兴趣,马上派人买来了李氏烫面包子品尝。他吃了二斤没吃饱,觉得非常奇怪,本来吃其他食品一斤也吃不了,怎么吃了二斤还没吃饱呢,而且再吃其他美食一点滋味也没有了,又为什么像吸鸦片烟一样吃起来有瘾呢?他非常纳闷、疑惑不解,便派秘书开着自己的豪华小轿车到那条小吃街,请来了做烫面包子的清河李家师傅、想问一下原因,李家师傅说;“此手艺祖师爷是河南省郑州市人士,家传了几百年的“祖传加工秘方”,此加工烫面包子的手艺,只传儿孙直系亲属不传外人。用这个手艺做成的食品,做工精湛,面馅细致,味道鲜美,不油不腻,人体消化很快,要时刻而止,不要食量过大。我们之所以学习了这门手艺,是我家的一名长辈是他家的女婿,破格学得的。”阎锡山见这两位河北清河来的朴实农民,忠厚善良、对答如流、很是高兴,客气的说;“你们是出来做生意挣钱的,出门在外做买卖也很不容易,你们的生意我包了,今天就请你们搬到我的省府大院来,专做你们的包子和烧麦两种食品伺候好我的儿孙、姨太太们就行了,你们要多少钱我都满足,决不亏待你们。”清河李家师傅见省长大人器重,不敢推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及时把加工烫面包子的工具、器皿搬到了省府大院。
李家师傅用做包子的手艺做成的另一种美味食品“烧麦”,另是一种景色,特别受到了山西省府高级官员和阎锡山家人的赞誉好评。于是,清河李家师傅在山西省政府大院做包子和烧麦食品近半年之久。在那个时期,阎锡山召开高级军事会议或地方高官会议,经常拿出清河李氏汤面包子和烧麦,来招待那些军事将领和地方大员们,大家吃后都是赞不绝口。
李氏烫面包子在技术上还有一个怪癖之处,就是季节性很强,得根据气候变化,二八月不能做,根本也做不成。到了八月份,李家师傅闲着无事、向阎锡山请假说:“我们已经出门多日想回家看看”,阎锡山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并付给了工资和赏金,还赠送了很多礼品,他们就回到了老家河北省清河县葛仙庄。李家师傅回到了河北清河老家以后,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当时日本侵略军已接近了山西省太原市,战争打得很是惨烈,各个地方到处都是炮火连天,一片狼藉,李家师傅没有再敢动身返回太原。到后来有两名化装成老百姓的国军人员,路径葛仙庄捎来了阎锡山的书信和礼品,催着让他们回去,但是战争越打越大,路上无法行走,从此以后,李家师傅就和阎锡山失去了联系。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