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秋天的思念

我在秋天的思念

失气散文2025-09-30 09:11:07
看见一朵花的凋谢,就意味着秋天到了,其实任何一个季节都有花落的时候,只是不在意罢了。唯有秋风,像个哲学家,洒脱地吟着“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句子走来,他带来了渐凉的空气与绵绵的秋雨,吹醒了南飞的雁阵,他使
看见一朵花的凋谢,就意味着秋天到了,其实任何一个季节都有花落的时候,只是不在意罢了。唯有秋风,像个哲学家,洒脱地吟着“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句子走来,他带来了渐凉的空气与绵绵的秋雨,吹醒了南飞的雁阵,他使一片片成熟的叶子安然回归,也让零落成泥的花朵依然有梦。喜欢秋天的旷远,喜欢微凉的秋风拂面,喜欢在秋月的清辉中漫步,更喜欢望着窗外的满月怀念远去的日子。
在秋天总会让人想起些什么,远去的人与事,失落的爱与恨,家乡的月饼与母亲的翘首……。这些像电影画面一页页闪过,最后定格在中秋节前。风调皮地跑在你的前头,牵引着你行走在秋日的田野,那是母亲的镰刀与父亲的汗水交织成的一幅画面:国防林带的一边是家里的自留地,沉甸甸地麦子在秋风的吹拂下,频频地点头微笑着,似乎是等待检阅的士兵,父亲与母亲站在地头,用赞许的目光感叹着老天爷的风调雨顺。对于一个生产力低下的村子来说,一个好收成就是家里的一切。长年的田间劳作,母亲的腰身越来越弯,父亲的忧郁与不安日益加重,儿女们全都是不知啥为愁的年龄,在这样一个秋日的早晨,迟迟不动镰刀的父母亲为什么舍不得落下手中的镰刀,当时我们并不懂。弟弟和两个妹妹在得到了他们的同意后,沿着林地追逐着,玩藏猫猫去了。其实现在想起来,当时父母亲也许就是怕露水打湿我们的衣裳,剌痛我们的手掌,或许还有舍不得的一丝成份在其中吧。
秋天的早晨,太阳刚刚露出笑脸,映在金黄色的麦子身上,让人有些晕眩,突然想起读过的海子关于描写麦子的句子,感受诗人内心对于故土纯朴而温暖的情感。却不懂他既然想念家为什么不回家,海子的母亲在读了他的诗后,会不会以为海子会坐着木筏回还。感谢父母亲在那年,让我懂了什么是身临其境。虽然平时作文总被老师表扬,其实所谓的好句子全都是生吞活剥的用在自己的文字中,具体到为什么那样写一无所知。
鸟儿欢唱,露珠晶莹剔透,朝阳带来了一天的喜悦。我钻进麦地里,试与麦子试比高的举动,逗乐了母亲。可母亲的笑容里分明有泪光,她是为我的长不大而担心,还是为我的快乐而激动。我没问,躲在麦子地里欣赏阳光的折射。透过麦秆缝隙,看见父亲用手背替母亲擦去泪花,奇怪,从什么时候起再也听不见父母亲的吵架声了。其实母亲的快乐很简单,哪怕你不经意的一个动作或是一言一语,都会成为她心中永远的感动。只是我们几个孩子除了气她,总是嫌她烦琐。记忆中,母亲总是忙碌,从没有轻闲的时候,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地里的活也是一把好手,她用柔弱的肩挑起一家重担(父亲常年在外教学,无暇顾及家)。母亲总是一边唠叨,一边不停地做手中的活,直到上床时才停止,这也许是她自我减压的特殊的方法……
我曾经嫉妒母亲对麦子的感情,也怨恨她给予菜地里的每一棵菜的呵护。其实我们全都把细节流于习惯,对于母亲唠叨中的关爱无一点体验,长大后才明白,母亲千叮万嘱地一再说,小心割破手指头,小心划破裤角,小心不要被麦茬扎破脚等等……那一句不是爱啊!感谢秋天,让母亲脸上挂满微笑,溢出泪花。让诗人的笔下流淌灵感。诗人海子的诗句中有多少是站在秋天的麦地里吟出的,我不得而知,但他对于麦子的情感情有独钟,这一切缘于童年的记忆,缘于收获时的体验,还是虚幻的象征?你听他的对麦子的质问:“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海子诞生在麦田里的太阳的诗,温暖着每一个热爱诗歌的人们。
我用键盘敲击着文字,把母亲和故乡一同敲进今年的秋天。我坐在城市的高楼里,用真实的想象,举一双望穿秋水的眼,思念着关于秋天的一切,从麦地到羊肠小道,从山下到山上,从二里沟到村庄,我用脚步丈量着城市到乡村的距离,才懂得思念有多远。
中秋节快到了,我突然很想念母亲的月饼,想她切开的那块大大的团圆饼中的期盼,想她的唠叨,想她满头的白发与牵挂的语气,想一家六口人围坐在桌子前的情景,说着笑着赏着母亲的月饼与空中的月亮,“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啊,您可知道,出门在外的儿女们最怕的就是节日的到来,无法陪您,无法像小时候那样,为把一个苹果切的大小均匀而笑弯了腰。最小的那块,总是留给自己。您总是挑快坏的吃,而把最好的留给我们。我们四个在为争论先吃好的还是坏的时,您也总是笑笑,其实那时我们家的苹果没有吃不完的时候,中秋前几天用粮食换来的比拳头还小的苹果,往往到团圆的那天时,也都所剩无几了。原因是弟弟总是趁您不在时,悄悄地拿给我们吃。后来父亲转正后,单位分的水果吃不完,你就让我们分送给邻居与朋友,而您自己还是吃那些干巴的快要坏的。母亲呀,您的“痴心”不改!
每年的中秋节,母亲总是自制月饼,虽然没有城里人的月饼有那么多的花样,但母亲做的月饼别具风味,色香俱佳,每年母亲都要设法让人捎一些来,单位发的月饼发霉了也没人碰,而母亲做的月饼往往不够。最难忘的就是那时的中秋节了,满街满巷都是月饼的香味。最快乐的要数我们几个,用萝卜刻着月饼模,替母亲刷自制的颜料,帮父母用自制的火炉烤香喷喷的月饼,刚出炉的月饼香极了,咬上一口,甜到心底,美在心头。除了自家的月饼要烤外,村里也会有人来我家做月饼,这个时候,母亲总是先让给她们,往往是别人家的月饼都完成后,才轮上我家,一忙半夜。母亲从不报怨,只是累的腰更弯了,但脸上却是喜悦的神情。
一曲《秋天不回来》让我的思绪如天马行空一样,思念的情愫,已经深深地植根在我的脑海中,任凭我怎么坚决,却总是挥之不去。关于故土的记忆,关于母亲的点滴,还有夹在书页里的那片叶子上,记录着一个完整的童年故事。也许我应该象歌声里唱的那样,忍受着心碎的痛苦,从一片忧伤中坚强地走出来。是的,秋天去了就不会回来了,唯有这寂寂的秋夜,满载着我心底的思念,为母亲送去祝愿,“想为你披件外衣,天凉要爱惜自己,没有人比我更疼你”。……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