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越西厢记

上越西厢记

恩绝义断杂文2025-05-07 20:20:37
浙百的新版《梁祝》在温州上演,可惜票价太高,580元,最差也要180元,天啊!现在那样东西能让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起。无奈之下,乖乖地呆在家里守着电视看上越《西厢记》。自从85年观看《五女拜寿》后几乎与
浙百的新版《梁祝》在温州上演,可惜票价太高,580元,最差也要180元,天啊!现在那样东西能让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起。无奈之下,乖乖地呆在家里守着电视看上越《西厢记》。自从85年观看《五女拜寿》后几乎与越剧隔绝了,难得今天那么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在电视前静心去看一部越剧全本戏。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以爱情为题材的反封建的民主精神的戏曲。“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千古名句就出自这出戏。《西厢记》写唐贞元间书生张珙,在普救寺邂逅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发生爱情。时河桥守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强索莺莺为妻,崔夫人当众许愿:有退得贼兵者以莺莺许之,张珙驰函好友白马将军杜确发兵解围。然崔夫人嫌张贫寒而赖婚,张珙相思成疾,莺莺在侍婢红娘撮合下,夜奔西厢探慰张珙,事为崔夫人发觉,拷问红娘,红娘据实以告。夫人不得已而将莺莺许配张珙,但又借口不招白衣女婿,迫张上京赶考,莺莺与张珙满怀离愁而别。
京剧《西厢记》以张生、莺莺情事为纲,以红娘一角为主,歌颂这一见义勇为、成人之美的青年女性。最后张生中试回来佳偶团圆结局。而越剧到“长亭送别”一嘎而止。上越经典版西厢是以莺莺为第一主角的,心理铺陈当然细致多了。浙百版则反之,张生力透纸背。上越《西厢记》本分为十三折:惊艳、酬韵、寺警、赖婚、琴心、闹简、传书、赖简、寄方、拷红、长亭。省略“佳期”一折。
这次上越《西厢记》演员是方亚芬的崔莺莺、钱惠丽的张生、张咏梅的红娘、吴群的崔夫人。方、钱、张三人是当今越剧舞台上袁、徐、吕三大流派的优秀传人,早在16年前三人就曾合作演绎《西厢记》,事隔十多年三位主演的演技正进入黄金时期,此次复排又得到袁雪芬、吕瑞英等老艺术家的指导,经过精雕细琢,整出戏显得相当精致。那传统的唱腔、细腻的表演、默契的配合,看得人赏心悦目。除了吴群,演员都是中年人人物。客观地说,此次上越《西厢记》的三位主演,确是当今越剧名家中最合适的人选。虽然电视看感受不到现场的气氛,但优点在于可以更细致的观察演员的表演.面部表情一清二楚。四位之间的配合也默契自如,丝丝入扣,心理活动和思维,细腻而复杂,活跃而丰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扣人心弦。
方亚芬的莺莺表演沉稳得当,气质端庄典雅,身段婀娜多姿而不失身分,颇具大家闺秀风范。一方面表现出端庄,另一方面更注重刻画被掩藏的热情,把一个外表高贵冷艳处处要顾及自己身份内心却向往爱情的相国千金的矛盾心理一面表现得细腻到位。使角色的有相国千金和妙龄少女的双重身份,也使“怨女旷夫”的发展显得更为顺理成章,加上流畅自然的唱和融入情感的表演把“热水瓶”式的崔莺莺真的表现的栩栩如生,寄方那折把莺莺那种矛盾焦虑的心理表现的比较饱满,其中“琴心”一折张生弹唱《凤求凰》时配应的舞蹈动作尤为美丽。方亚芬这次算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表演给人的感觉,含羞带臊、脉脉深情,克服了以往稍硬的感觉,唱腔更是令人陶醉,眼神时而迷离、时而哀怨、时而一抹亮色闪过,极有魅力。若说缺点,方亚芬形象气质好,美中不足方略显老点,形体上似还可再雕琢些的,眼神、表情再丰富点就甚好。
钱惠丽扮相俊秀、潇洒倜傥、玉树临风,只是模仿痕迹过重,表演感觉有点模仿茅威涛的。这个张生属于轻狂和痴憨,不像解元,倒象浪荡的小混混。可能演惯了贾宝玉,神色间总是有些富足喜气和傲气,与黯淡的失意之人不宜,表现不出坠入情网的男子内心的折磨,那种既兴奋又忧虑、刻骨铭心的东西,表演很程式。声音状态欠佳颇觉遗憾,给人一种沙沙的感觉,岁月不饶人么。那段“五千众劫佳丽阖寺可围,护佳人救众难舍我其谁”的绍兴大板,声情壮激,气势磅礴。表演有自己的一种精气神在里面,张生的形象上就勉强算是成功吧。
张咏梅的红娘,娇俏而不轻浮,分寸拿捏得很好。比我想象的漂亮很多,某些镜头当中甚至有点压过莺莺小姐的意思。几乎场场穿戏,那份轻盈活泼,善体人意的好性情,直叫人生出“怎舍得你叠被铺床”的念想,使整个舞台生辉。永梅进步不少,表演更出神入化了,嗓音也开始具有磁性。
演崔夫人的吴群是新生代的演员,嗓音浑厚,上得去下得来,算得上这出戏当中演唱的一个亮点了。吴群在青年中算是佼佼者了,但放在这些名角间,还是显得稚嫩些了。不过看吴群的老旦还是喜欢看她的老生,总感觉这老旦扮演的怪怪的,角色太脸谱化了,老夫人总体上给人一种恶妇而不是贵妇的感觉。
前两场是相当差的,钱的嗓子差到了一定境界,方亚芬和梅子的嗓子也不在家,那个酥掉骨头的“红娘,开了角门”嗲声没有任何感觉,整个都在赶着演,节奏没控制下来。闹简里方亚芬的唱开始渐入佳境了,唱开了之后就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天籁或者说不上,但是真是相当的不止一般的好,大段的唱收获了很多的掌声。她的唱腔在保留质朴平易、委婉细腻、韵味醇厚的同时,又发挥了她音色明亮、音区宽广、吐字坚实而富有弹性的个性特色。而且在赖简,寄方两场内的表演细致了很多。
经典的确是经典,唱词优美,令人百听不厌!(若不是张解元识人多)、(琴心)、(问苍天女儿何不幸)、(拷红)、(夜听琴),一段段经典的唱段如银瓶乍破水浆迸,大珠小珠落玉盘。方亚芬以她独特的曲折多变而又带颤音的袁派唱法,让你听得魂灵儿进入如醉如痴的境界,使你感受到一种无比诗化的文化品位。
这出戏的场景舞美也非常讲究,精致漂亮。场面宏大开阔,布景和道具制作很精细,繁花似锦、较为恰当地处理了“写实”与“写意”的关系,满台无非戏曲本色。尤其是“寄方”一折的舞台背景绿色让人感觉非常清新,时近黄昏,莺莺小姐坐在绣楼栏杆边,托腮凝思,那简直就是一幅静景画。灯光很好,比较柔和,冷暖变化都与情境相符。
服装,看得出下了很大的功夫,色彩斑斓绚丽。有几场,莺莺的装扮简直像从王叔晖画里走下来的,生旦的衣服在色调上搭配感觉像是情侣装。可是用力过头,总体是太繁复了,有些适得其反了。莺莺的服装繁而重,使得方美人的身材显得有些臃肿。张生那些服装,乍一看是哪家的浪荡公子来寻花问柳了,真想上去踢上几脚。而且服装色彩搭配也很成问题,颜色太杂了,简直是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