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传志和他的鸵鸟理论
人需要有自信,但自信不是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强,有自信就应当准确的评估自己,更要准确的评估别人。原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有一个著名的“鸵鸟理论”:意思是当两只一样大的鸡,走到一起时,其中的一只一定觉得
人需要有自信,但自信不是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强,有自信就应当准确的评估自己,更要准确的评估别人。原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有一个著名的“鸵鸟理论”:意思是当两只一样大的鸡,走到一起时,其中的一只一定觉得自己比对方大;当火鸡遇到小鸡时,火鸡觉得自己大得不得了了,而小鸡却觉得火鸡和自己也相差不多;只有当小鸡遇到鸵鸟时,小鸡才会承认鸵鸟要比自己大一点。柳传志是希望用这个比喻来告诉自己的员工,千万不要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一定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自己。他说:“当我们还不是鸵鸟的时候,说话的口气千万不要太大。”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这样诠释“鸵鸟理论”的:一个人在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贡献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鸵鸟,别人是鸡。若有一天他有幸看到真的鸵鸟的时候,他会说,噢,这只鸡是比我大点!
这说明人类在评价自己和别人时,天平总是向自己方面倾斜的。小区里喜欢下棋的老人很多,但他们总觉得自己的棋艺比别人高。如果赢了,那就是棋高一着的证明,如果输了,他会说那是自己不小心出现了漏招。干部竞聘上岗,报名的人一定觉得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竞聘成功,那是能力强的证明,如果失败。那就是考官有偏向,或者说是对方送了礼。很少有人去考虑自己究竟输在那里,很少有人会考虑自己哪些地方还不如对方。
社会学里有一个“归因理论”,是说一个人常常把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而把失败的归于运气,或社会规则的不公。这和鸵鸟理论差不多,就是人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强。
有一个农民,他没有听说过“鸵鸟理论”,更不懂“归因理论”。但他在现实生活中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觉得自己吃亏了,那么对方一定觉得很公平,他并没有占到光;如果你觉得没有占到便宜,对方就会觉得已经吃了大亏;如果你觉得自己占了便宜,而对方没有跳起来。那么不是你高尚,就是对方高尚。
这段话,没有在任何经典著作中出现过。但它的确比经典还要经典,可见哲学源自生活。我们从这段朴实的语言中,应该认识到:一个人在评价自己的得失时,一定不要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总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把自己的成绩看低一些,把自己的缺点看重一些,那样的结果才会更接近于真实。
2010年12月2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冰雪单职业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