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那盏不灭的明灯

心中那盏不灭的明灯

无上乘散文2025-05-11 06:39:40
心中那盏不灭的明灯日历又将翻到老年节了,看着已近年迈的父亲,心中再次涌动出一种自豪,父亲用他那拓荒者的精神,影响了我的一生。多年来的感激之情,促使我拿起了手中的笔,记录下那难忘的一幕幕,以此来表达我的
心中那盏不灭的明灯
日历又将翻到老年节了,看着已近年迈的父亲,心中再次涌动出一种自豪,父亲用他那拓荒者的精神,影响了我的一生。多年来的感激之情,促使我拿起了手中的笔,记录下那难忘的一幕幕,以此来表达我的心情。
——题记

我的父亲出生在浙江永康,那里,当时虽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仍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当时那个年代,当一名拖拉机手,是每一个青年人的愿望。怀着这样的梦想,父亲背井离乡来到了北大荒——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成了开垦北大荒的第一代拓垦人。
曾经听父亲讲过,当时的他们住的是临时搭建的帐篷,喝的是水沟里的水。冬天的时候,水盆里的水往往会结很厚的一层冰,就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父亲讲起来还是津津乐道,什么碗口大的蘑菇呀,成瓢舀的鱼呀,成群的野狼啊,在父亲口里竟都变成了美丽的故事。
父亲那时每天平均要干十多个小时的工作,有时早上出去,要到天黑才回来,有时甚至要干到半夜。当我问父亲,你们不饿吗?父亲笑了,不饿是假的,但为了抢进度,能多出一些活,饿也值得。
“你们是挣计件工资吗?”
“傻孩子,那时哪有计件工资啊?挣的是月薪,一切都是靠自觉。”
“那你不觉得你们很傻吗?”
“傻?孩子,记住,人这一辈子,活的是什么?活的就是一个精神,一个勇于奋斗的精神。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傻,只为自己的每一次超额完成任务而高兴,而自豪。”父亲的回答是那样的朴实,那样的真诚。
如果说,父亲的这些做法,让我难以忘记的话,那么,父亲那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则是更让我折服。记得在大集体生活时,父亲做了保管员,那时正赶上三年饥荒,当时的粮食都在仓库里,在那时可是一个肥差啊,我问过父亲:“那时你一定很胖吧?”父亲笑了,没有吱声,在一旁的母亲接过了话:“你父亲啊,那时是集体里最瘦的。”在我的想象中,父亲要想吃,那是很便利的呀。我有些不可思议,看着我疑惑的表情,父亲说话了:“孩子,那是大家的东西,既然,他们能相信我,就知道我一定会管好的。”父亲正是因为这种正直无私的品质,一直在保管员的位置上干了十几年。或许正是看中的父亲的这一点,在他的上级领导调离到城市时,想把父亲带在身边作为副手,可父亲却因为热爱这片黑土地,而留在了这里,当我问父亲,现在后悔吗?父亲告诉我,我虽然没有高贵的地位,但我为我热爱的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值了!父亲没有豪言壮语,但却告诉了我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那时,尽管家里的条件不宽裕,可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对我们的学习所需,从来都不苛刻,用的学习用品,从来不短缺我们。但那时的我们已经懂得了什么是节俭,往往一张演算纸,我们能用铅笔写完,蹭去后,再去写,写到看不清的时候,再用钢笔去写。父亲看到了,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欣慰的笑了。无论怎样忙,父亲都不会忘记在饭桌上,询问我们的学习情况,当时我是家中的独女,也是最小的,因而,父母对我的期望值最高,而那时的我似乎也看出了父母的心愿,终于不负他们的愿望,凭着自己的努力,凭着父母给予我的爱,终于考上了师范学校,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梦想,而我也成了父母的骄傲,看着父母那灿烂的笑容,我知道,这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

一个缘字,让母亲和父亲走到了一起。那个年代的人,没有什么花前月下,没有什么海誓山盟。有的只是彼此默默的为对方付出着。从我记事起,从来没有看见过父母在一起嬉笑打闹,但无论谁出门,回到家里的时候,总会吃到热乎乎的饭菜,都能感受到那一种温情。母亲有心脏病,因而,父亲四处求药,把母亲的病控制到了最低限。连医生都说,这是一个奇迹。如今母亲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能不说是父亲的功劳。不管工作多么忙,父亲都要早早的起来帮母亲干活。在83年的中秋节时,一次土塌方,父亲这个家庭的主劳力在几年内无法承担家里的重劳动,这一切重担就落在了母亲的肩上,也就是那时开始,父亲练就了一手好菜艺,让如今的我,如果时间长了,吃不到父亲做的饭菜,我就会十分的想念。在那个年代里,父辈们,他们没有动听的语言,却用自己的行动,默默的表达着自己的爱。
父爱没有母爱那样的直白,但我能从他的每一个动作中,每一个眼神里,看见那种深沉的爱,在这种爱中,我不断地成长着。每年无论家里资金怎样的紧张,每逢节日,父母都会想尽一切的办法,让我们有新衣穿,有盼望的水果吃,为了能让我们在新年那一天穿上一件新衣服,母亲总是在白天忙碌了一天之后,在我们熟睡中,在油灯下,熬红了双眼,而那时的我们只知道,穿上新衣后的快乐,从来没有想过,这是母亲多少个夜晚的劳动的成果,是父亲如何节俭下来的家庭的开资中而让我们取得的收获。而他们在我的记忆中,却从来没有看见他们在新年时,给自己做过一件新衣。每逢家里有新鲜的饭菜,总是把我们的碗里堆的满满的,而却不见他们动手去夹,当我们让他们吃时,父母却说,你们快吃吧,我们不喜欢吃的。当时,我和哥哥们还真的以为他们不喜欢吃的,可当我们长大了,看见他们津津有味的吃着我们早就吃腻的饭菜的时候,才知道,那一句话里,饱含了多少的爱呀。现在想来,那时亏欠父母的太多太多,尽管现在有能力了,尽管,我们都在尽力去弥补那时留下的遗憾。可这种爱是能偿还得了的吗?
父母不仅把这种爱给了我们,更给了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记得那时的粮食很紧张,每家吃的都是定量,因而,可见那时粮食的珍贵,谁家要是有存粮,那就是富户了。而节俭的父母,总会在不饿着我们的情况下,每月能节省一部分面。当时在我村里。有一户姓陈的人家,他家里都是男孩子,并且来这里较晚,因而,他们分的口粮少,并且不够吃,当父母知道了之后,毫不犹豫的把我们节省下来的口粮,给了他们,并且这样一直保持到分田到户。直到今天,提起父母亲,他们总是感激涕零。他说,那时多亏了我的父母,否则,一家子人,真不知怎么活了。对街坊,父母是这样做的,对从来都没有来往的远房亲戚,他们亦是如此。那时勤劳的父母,家里养了几只羊,那可是我们家里,最高级的奢侈品了,我每年就盼着母羊产奶,然后等着从羊羔的嘴里抢点羊奶喝。那年,母羊终于下糕了。我高兴的围着母羊转来转去,等
标签
相关文章